search

【偪】的注音

ㄅㄧ

【偪】怎麼唸?

國字
注音ㄅㄧ   ㄈㄨˊ
拼音bī   fú
部首
筆畫數11

【偪】辭典解釋

ㄅㄧ
[動] 侵迫。同「逼」。《左傳.僖公五年》:「桓莊之族何罪,而以為戮,不唯偪乎?」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草木暢茂,禽獸繁殖;五穀不登,禽獸偪人。」 [名] 即行縢。包裹在足脛上,使跳騰輕便。俗稱為「綁腿」。《詩經.小雅.采菽》「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」句下漢.毛亨.傳:「幅,偪也,所以自偪束也。」漢.鄭玄.箋:「邪幅,如今行縢也,偪束其脛,自足至膝,故曰在下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偪屨著綦。」
ㄈㄨˊ
[名] 參見「偪陽」條。 [動] 屈服。通「伏」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又荊州之民附操者,偪兵勢耳,非心服也。」